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英國著名的雪菲爾大學,最近接連傳出有中國留學生被人用鈍器攻擊頭部的事件,至少已經有7人受傷,直到日前,英國警方宣布,逮捕一名33歲的女性嫌犯。
帶著禮品,中國大陸駐曼徹斯特總領事夫人,前往雪菲爾大學,慰問中國留學生,因為9月20日以來的一個多星期內,就有至少7個人,被人用鈍器,暴力攻擊頭部。
遇襲中國留學生張元照:「他們之中的一個人抓我的耳朵,他盯著我看,他們也用一些種族歧視言語,對我大喊大叫,那時我意識到,這就像是出於種族動機的攻擊。
」大陸媒體報導,遭到攻擊的多半是女生,這件事引發大陸輿論譁然,因為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已經超過20萬人,每年貢獻的學費總額約合650億台幣,但根據英國警方數據,去年疫情以來,當地針對亞裔,尤其是中國人的暴力犯罪,增加了300%。
雪菲爾中國學生學聯誼會主席左宗佑:「可以肯定的是自從新冠疫情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仇恨犯罪發生在英國。
」事件延燒到10月3日,英國媒體報導,當地警方已經逮捕一名33歲的亞裔女嫌犯,據稱她還是雪菲爾大學校友,此外在劍橋,也有3名青少年,因為種族歧視罪被捕,另一方面,在澳洲,則是傳出了對中國留學生而言的好消息。
澳洲總理莫里森:「今天TGA公布了對另外兩種疫苗的初步評估,並建議這些疫苗應該獲得批准,包括科興和COVID Shield。
」中國大陸研發的科興疫苗獲得批准,意味著總數高達8萬的澳洲中國留學生,終於有機會,在澳洲開放邊境後,重返校園。
更多 TVBS 報導「垃圾記得收」男疑不滿遭碎念 涉攻擊里長還嗆聲遭逮 英國警涉性侵殺婦遭判終身監禁 同部門警察也遭控伸狼爪 兇嫌生前自稱「終結者」 英國11年來最慘槍擊奪6命 遭戳眼女店員「恐失明、破相」 驚嚇過度難眠將精神治療
日期: 2021 年 10 月 4 日
不讓4歲男童「無聲」中長大 育幼院求援
雲林育幼院,有一位4歲男童德德,因為先天聽覺神經異常,經過語言治療、醫師評估,必須接受電子耳手術,第一次左耳手術70幾萬元,由健保給付,但第二次右耳必須自費,手術費用高達80萬元,育幼院希望外界能幫忙,讓小男童能順利完成手術。
翻開繪本,社工耐心的教小男童說話。
簡單的名詞,對德德來講,學習起來卻相當困難。
不讓4歲男童「無聲」中長大 育幼院求援園方社工鍾定諭說,「醫生說他年紀比較大了,學習語言的時間已經過了,所以要強迫他記得,什麼東西發什麼音。
」四歲的德德,先天聽覺神經異常,從小被安置在育幼院,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前裝過助聽器,但效果並不好,經醫師、語言治療師評估,建議裝電子耳。
今年3月,德德先開了左耳的點子耳手術,70萬元的費用,通通由健保給付。
原本安排6月第2次右耳手術,因疫情延至10月15日。
育幼院院長吳文輝說,「他3月9日已經完成了第一刀,第一刀是健保給付所以還好,但現在第二刀要自費,這樣算起來要80萬。
」育幼院表示,健保給付只有1次,第2次手術80萬元必須自費,雖然育幼院經費拮据,但還是決定幫德德裝電子耳。
不讓4歲男童「無聲」中長大 育幼院求援育幼院院長吳文輝說,「對機構來講是很大的負擔,但我們不因為這樣,就放棄孩子的治療。
」眼看手術時間在即,費用仍無著落,院長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讓德德能聽到這個世界美妙的聲音,快樂成長。
(民視新聞/鄭孝欽 雲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40位洗腎患者接種不足劑量AZ 醫院被停權快新聞/管制再鬆綁 10/5起宗教活動、國家公園適度開放Apple Watch 7快上市?實機外觀曝光!
賣場迎戰五倍券商機 放大成10倍券搶客
10/8五倍券開始領用,許多民眾都在觀望,各通路的優惠方案,有的人打算買生活用品,也有人要集合起來,趁機添購高單價的家電,超市和賣場業者祭出優惠,民眾只要拿五倍券來消費,加碼送限量優惠券,把五倍券放大成十倍券,另外,憑紙本券購買家電,消費多少就送同等金額抵用券,大搶振興商機。
去年紙本三倍券,家樂福創下28億多元的業績,達到市占佔三倍券近5%,家樂福總監蘇小真表示,今年則是投入了30億元,端出五倍券的各種優惠活動,保守估計,能帶動2到3成的業績,希望能透過為期一個月的五倍券活動,把第三季受到疫情衝擊的損失補回來。
(民視新聞/楊思敏、鍾淑惠 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搶攻五倍券商機 台南下營商圈加碼推優惠數位券先消費後回饋 中低收入可解除數位綁定 花旗銀出售喊600億!4呼聲最高買家曝光
全球暖化控制在1.5°C和2°C的差別 將攸關生死
氣候專家指出,氣溫比19世紀時期升高攝氏1.5度的世界,與攝氏2度相比,可能有著生死之差。
法新社報導,在升高攝氏2度的世界,面臨極端熱浪的人數將比現在增加逾1倍,面臨水資源短缺的人數將增加2.5億。
北極海無冰的現象將不再是百年一見,而是10年一見。
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的各國矢言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最好是攝氏1.5度,不過目前氣溫已比工業化前的基準高出攝氏1.1度。
人類目前距離這個目標依然很遙遠,根據聯合國資料,就算達成目標,目前的減排承諾仍將使地球走向暖化攝氏2.7度的「災難性」之路。
以下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對全球氣溫升高攝氏1.5度、2度甚至以上所做的分析。
● 糧食在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2度的世界,7%到10%的農地將無法再耕種。
在升溫攝氏1.5度的世界,作物收穫量料將減少,熱帶地區玉米收成估計將下跌3%,若升溫攝氏2度,則將減少7%。
● 海平面若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升溫攝氏2度內,海平面將在21世紀裡上升約0.5公尺,到2300年前還會持續上升至近2公尺,這個數字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2019年預測的2倍。
由於冰蓋的不確定性,科學家不排除在最糟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下,海平面在2100年前總計將升高2公尺。
若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內,海平面上升將減少10公分左右。
● 熱浪若氣候暖化達到攝氏1.5度,部分地區的最高溫將增加3度;若全球暖化達攝氏2度,部分地區的最高溫則將增加4度。
在全球升溫攝氏1.5度的情況下,目前10年一遇的熱浪機率可能增為4倍;全球升溫攝氏2度,則可能增為近6倍。
若全球暖化攝氏1.5度,目前每50年出現一次的極端炎熱天氣的機率將增為近9倍,升溫攝氏4度將暴增為40倍。
此外,也會有更多人類受到影響:全球升溫攝氏1.5度,每5年至少遇到一次極端熱浪的人類比例為14%,若再增加攝氏0.5度,比例將增為37%。
相較於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若控制在1.5度內,能避免另外2到2.5億人口面臨嚴重水資源短缺。
限制乾旱也能減少發生相關災害的風險,例如野火。
● 風暴全球暖化將在赤道以南和以北的較高緯度地區,以及熱帶和部分季風地區帶來更多雨水。
副熱帶地區的降水可能會更少,進而提高發生乾旱的隱憂。
當今的極端降雨事件,機率是全球開始暖化前的1.3倍,強度也增加7%。
當暖化達攝氏1.5度時,極端降雨、降雪和其他降水事件的強度將加劇10%,機率則增為1.5倍。
● 乾旱在升溫攝氏1.5度的世界,容易發生旱災的地區面臨旱期的可能性增為2倍,若升溫達攝氏4度,乾旱可能性則增為4倍。
● 瀕絕物種上述一切影響,都攸關地球各地動植物的存亡。
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內,對7%的生態系統有負面影響,若暖化達2度,則比例將增加近1倍。
氣溫若升高攝氏4度,將危及地球半數物種。
佈局2022選戰 吳怡農嗆戰蔣萬安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2022地方選舉將於明年11月登場,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接受週刊專訪時表示,自己一定會做到公平公正,不會組成什麼「農家軍」參選,面對國民黨可能推派的北市長人選、立委蔣萬安,他希望民進黨在市長之戰勝選,「把蔣萬安留在立委位置上,2024兩人再競爭一次」。
吳怡農直言,希望把蔣萬安留在立委位置上,2024兩人再競爭一次。
(組合圖/資料照)明年的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登場,民進黨的縣市黨部主委會則在同年5月改選。
吳怡農稍早接受《鏡週刊》專訪時透露,自己會致力替黨部做好打底工作,建立市民對民進黨的信心,若明年未獲支持、無法連任,也不會拋下九合一輔選的責任。
談及北市長參戰人選,吳怡農說明,參選人會由黨中央決定,期待民進黨在主要競爭對手提名確定後,儘速確定台北市長人選,市長、議員候選人可提出共同願景,將團隊效益發揮到最大;此外,他也期盼盡早定案議員提名席次、議員初選機制,讓大家儘早布局。
自己身為主委,一定會做到公平公正,不會組成什麼「農家軍」推自己人參選。
吳怡農聲明,不會組成什麼「農家軍」推自己人馬參選。
(圖/資料照)吳怡農透露,2019年決定以政治素人之姿參選時,曾聯絡在中央黨部工作的友人,幫忙投履歷給時任黨主席的卓榮泰和秘書長羅文嘉,他坦言自己很幸運,能透過這樣的方法獲得徵召,因此期有更多新人來投履歷,為更多人創造舞台。
此外,吳怡農進一步分析,蔣萬安是國民黨可能的北市長人選之一,面對明年北市長選舉,自己與黨部的目標一致,就是讓民進黨在市長之戰勝選,「希望把蔣萬安留在立委位置上,2024兩人再競爭一次」。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黨內前輩現身!自認對派系比較陌生 趙怡翔揭力挺關鍵林楚茵推崇阮昭雄破釜沉舟 希望替民進黨「再添一席立委」借鏡國際視野帶入市政!「互罵我沒興趣」趙怡翔提2大主張超級新人來了!口譯哥趙怡翔參戰北市議員 阮昭雄交棒力挺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1萬元 6.1萬人未請領
行政院推動「孩童家庭防疫補貼」1萬元,9月30日為最後截止日。
教育部統計,有97.32%孩童的家長完成領取,但仍有約6.1萬名孩童的家長未請領。
(資料照片)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父母或監護人需在家照顧孩童,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行政院因此推動「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針對國小以下孩童及國高中(含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生,每人補助新台幣1萬元,由學生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申領。
教育部表示,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於6月15日起開放網路申請,6月18日起開放銀行實體ATM領取,7月15日起開放郵局臨櫃申請服務,合計231萬94名孩童符合領取資格。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於9月30日截止申請,教育部指出,有97.32%(224萬8286人)孩童的家長已透過上述不同管道領取補貼1萬元,但仍有6萬1808名孩童的家長未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由於補貼經費來源為特別預算,如有剩餘款,將依規定繳回國庫。
14:07地牛翻身!北市明顯搖晃 宜蘭震度估3級以上
(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地牛翻身!今(4)日下午約14時07分發生有感地震,台北市明顯感受到晃動,預估宜蘭震度3級以上,不過相關細節有待中央氣象局更新,如有最新情況會再做報導。
更多 TVBS 報導地牛翻身!16:11規模5.5地震 最大震度3級 5:50規模6.1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又地震!花蓮地牛翻身 一小時「狂搖16次」 清晨地牛翻身!06:52花蓮規模5.2地震 台北有感
直播/台北馬拉松將可脫口罩跑步 柯文哲下午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
因為偏好設定的緣故,無法使用此內容。
請在此更新設定來顯示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台北市政府今天宣布,2021台北馬拉松將在12月19日登場,競賽過程即可脫下口罩跑步。
市長柯文哲將在下午3時15分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及相關防疫措施。
柯文哲(資料照)台北市政府今天宣布,2021台北馬拉松將在12月19日登場,全馬9000個名額、半馬1.9萬個名額今天起開放報名,且須提供PCR或快篩陰性等健康證明。
副市長蔡炳坤表示,跑者在報名後須提供健康證明才可以領取物資及參賽,健康證明包含接種至少1劑疫苗滿14天、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染疫後痊癒解隔的證明3種方式。
蔡炳坤說,跑者在集合時、賽前皆須配戴口罩,開始跑了就可以把口罩拿下來,到了終點就要盡快再把口罩戴起來。
因為偏好設定的緣故,無法使用此內容。
請在此更新設定來顯示內容。
開慢點!情侶路中央吵架下跪 車輛減速旁觀「很有戲」
高雄市凌晨,在三民區澄清路上,有一對情侶疑似吵架,車子直接停在十字路口中央,兩人就站在大馬路僵持,男方還下跪,女方則是生氣的將手中的漢堡薯條扔地上,由於是大半夜,站在路口的兩人,一度動也不動,後來又上演下跪戲碼,讓路過車輛紛紛放慢速度,想要看個究竟,幸好沒上酒駕的,否則情侶的行為實在太危險。
圖/TVBS一男一女在路中央,綁包頭的女子站著,男友在他面前雙腳下跪,拉著女生的手似乎在求饒。
男兒膝下有黃金,為何大庭廣眾之下下跪,騎士很好奇,這到底怎麼回事,都綠燈了還是騎很慢,一直回頭看,經過的汽車,綠燈還踩剎車,忍不住瞄一眼。
女子換蹲坐直到有人,在他們面前等紅燈,女的轉身想走,男友拉住她的手不肯放,又一個騎士經過,實在太引人注目,女子不得不原諒男友,好像說先離開再說吧,但她上車前,卻怒把剛剛買的宵夜,一整袋丟在馬路上,男子無奈的看著被扔掉的食物,最後上車離去。
處理員警vs.民眾:「你看,薯條都那麼多。
」警方獲報抵達,吵架情侶已離開,路面上滿是薯條、雞塊,還有翻倒的可樂,員警變清潔員收拾殘局,而這地點在高雄三民區澄清路,凌晨兩點多,情侶吵架在馬路下跪。
陽明派出所所長丁順清:「經巡邏員警到達現場的時候,雙方均已離去,現場留有一地的時候,經調閱監視器循線了解,是為一名林姓女子跟友人,不明原因停放於路中。
」車主是一名林姓婦人,疑似把車借給女兒跟她朋友,結果情侶倆買宵夜途中吵架,車停路中央阻礙交通,警方將依車牌舉發600至1200元,至於女子隨手丟薯條,警方將檢附相關事證,轉請環保局裁處,到底為什麼事吵架,不能回家好好說,路口上演下跪,幸好沒有遇到酒駕,萬一被撞上,可能變成悲劇。
更多 TVBS 報導46歲男子大街揮15公分水果刀 「不趴下」警噴辣椒水制伏 停在車格也有事!撞爛汽車 醉男拄柺杖落跑1公里 美甲店後門沒關 60歲竊賊2度闖空門「偷12個鍋具」 是你掉的嗎?!赴警所領遺失錢包 藏毒露餡遭活逮
莫德納混打AZ、高端 中研院長廖俊智:須臨床證明
國內不少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第1劑莫德納疫苗間隔已滿10週,卻仍未獲第2劑接種通知。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在立院答詢「應該快了」,但外界關切是否開放混打AZ疫苗或高端疫苗!中研院長廖俊智今天表示,疫苗問題牽涉複雜,學理上的說法是一回事,實際上還是要靠臨床證明。
接種疫苗。
(中央社\檔案照片)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在質詢時指出,台灣很多人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至今已滿10週、12週,遠超過國外的時間範圍,保護力是否衰退。
廖俊智答詢說,疫苗施打是公共衛生程序,時間間隔要遵照主管機關的決定。
但在科學立場上,確實有論文陸續發表,有些論文認為施打第一劑後拖很久,仍然有效,像是AZ疫苗超過12週之後反而更有效,後來也陸續看到莫德納等疫苗的數據,但這只是引用國外的學術數據。
對於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指「混打BNT疫苗也是一條路」?廖俊智表示,這是何美鄉個人的意見。
萬美玲質詢,莫德納混打AZ或高端是否可行?廖俊智答覆,疫苗問題牽涉複雜,從學理上的說法是一回事,實際上還是要靠臨床證明,學理上現在也無法說出可以或不可以的理由,但最終仍然還是要靠臨床實驗,這確實是目前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