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爭經歷美國4位總統任期,小布希、歐巴馬、川普、拜登(左至右)。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路透社)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遇二戰以來,死傷最慘重的恐怖攻擊,一連串的攻擊導致近3000人罹難。
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確認該起攻擊是由賓拉登領導的蓋達組織策劃(賓拉登直到2004年才公開坦承策畫攻擊),反恐戰爭爆發。
最終在今年8月31日,隨著最後一批美軍及外交人員撤離當地,阿富汗戰爭正式宣告結束,期間經歷4任美國總統交接。
在911事件將滿20週年之際,《TVBS新聞網》為您整理出自小布希到拜登,4名總統任期中,在阿富汗議題上的因應方針。
小布希(George W. Bush)911事發當下,官員向小布希通報紐約世貿中心發生事故。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911事發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誓言將消滅「全球恐怖主義」。
美國國會在2001年9月18日授權美軍追捕911肇事者。
小布希坦言,美國即將面臨一場「不同於過去所見過戰役的漫長行動」。
2001年10月7日,美國軍方正式向阿富汗發起「永續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並聯合英軍對阿富汗境內的恐怖份子訓練營及塔利班組織目標進行空襲。
空襲持續5天後,塔利班承諾,若是美國提供賓拉登參與911恐攻的證據,就願意將他交由「第三國」進行審判,白宮則拒絕該項提議。
同年11月,英國、土耳其、德國、義大利、荷蘭、法國及波蘭均同意於阿富汗境內部署陸上軍力,美國反恐行動擴大為全球反恐戰爭。
美軍正式派遣陸面部隊進駐阿富汗。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隨著美軍及盟軍勢力擴大,塔利班政權遭推翻,原本躲藏於喀布爾東南部的賓拉登則趁機越過邊界逃往巴基斯坦。
小布希則持續向當地增派數千名美軍,追捕塔利班叛亂份子。
直到2003年5月,美國國防部表示,阿富汗主要戰爭已經結束,未來將把重點轉向重建國家和建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過去塔利班訂下的嚴格限制消失,女孩和婦女可以上學和工作。
但阿富汗政府的腐敗卻成為美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塔利班也趁機捲土重來。
美軍於阿富汗執行任務。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與此同時,小布希政府宣布入侵伊拉克,在中東開啟另一條戰線,削弱了阿富汗的軍事資源和注意力。
隨後幾年,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農村地區重新佔領陣地,部署到阿富汗的美國軍隊也持續增加。
截至2009年小布希卸任時,有超過3萬名美軍駐紮在當地,塔利班也持續醞釀叛亂行動。
歐巴馬(Barack Obama)2009年接管白宮後,歐巴馬同時也繼承了小布希發動的阿富汗戰爭。
隨著塔利班在當地發起反攻,美軍高層建議歐巴馬大幅增加部署在阿富汗的部隊數量。
經過政府內部激辯後,時任副總統的拜登公開反對增兵,但歐巴馬最終仍向阿富汗增派數萬名士兵。
與此同時,他也承諾將在2011年開始計畫撤出軍隊的時間表。
歐巴馬政府高層於2011年5月,觀看海豹突擊隊擊殺賓拉登畫面。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2010年8月,駐阿富汗美軍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的10萬人。
但美國情報部門最終在巴基斯坦找到賓拉登,並於2011年5月,由海豹突擊隊發動突襲,耗時近10年,終於成功擊殺911恐怖攻擊的幕後黑手。
民眾聚集在白宮外慶祝賓拉登身亡消息。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11年6月22日,歐巴馬於演說中宣布美國將自阿富汗撤軍,並在2014年底前將完全交接給阿富汗民選政府的安全部隊。
接下來的幾年,美國與阿富汗領導人透過外交方式,穩定減少駐阿富汗美軍人數。
歐巴馬及其團隊也認知到,要在阿富汗培育出西方民主政治基本上無法成功,因此便將消滅恐怖份子、控制塔利班威脅,作為美國在當行動的極限。
阿富汗政府軍接受美軍訓練。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14年底,歐巴馬宣布結束主要作戰行動,將任務轉向培訓和協助阿富汗安全部隊,並持續減少駐軍,希望能在卸任時,完成全面撤軍。
不料一年後,阿富汗岌岌可危的安全局勢再度讓歐巴馬確定「全面撤軍」是不可行的。
隨著歐巴馬任期結束,離任時阿富汗僅有不到1萬名美軍與北約盟軍繼續在阿富汗執行相關任務,並表示下一步行動,將交由其繼任者決定。
川普(Donald Trump)川普曾誓言在任內將美軍全數撤出阿富汗。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身為政治素人的川普,在競選期間便曾誓言將美軍全數撤出阿富汗。
但上任後,隨著塔利班勢力不斷壯大,加上伊斯蘭國附屬組織出現,導致撤軍遙遙無期。
川普也在2017年中的一次演說中坦言,儘管本意是想撤軍,但現況使一切變得「不可能」。
一改過去堅持撤軍的強硬說詞,聲稱對美軍在阿富汗的未來持「開放態度」,並拒絕制定撤軍時間表,表示將根據當地情形進行任何可能決策。
2018年,川普任命經驗豐富的阿富汗美籍外交官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主導與塔利班之間,旨在結束戰爭的談判。
由於會談期間,頻頻將阿富汗政府排除在外,導致美國和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之間出現隔閡。
川普指派哈利勒扎德與塔利班進行談判。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20年2月,美國與塔利班達成協議,以全面撤軍奠定基礎,換取塔利班保證減少暴力攻擊並切斷與恐怖組織的往來。
但是實際上,美方並沒有任何措施可確保塔利班信守承諾,五角大樓事後也坦承,塔利班並未遵守承諾行事。
隨後在美軍開始撤離的同時,塔利班的力量也不斷在阿富汗擴張。
最終川普連任失敗,自阿富汗撤軍的議題再度交接給下一任美國總統。
拜登(Joe Biden)過去在擔任副總統期間便反對增派部隊至阿富汗的拜登,自川普手中接下這顆燙手山芋後自知撤軍勢在必行,儘管川普原先承諾要在2021年5月完成全面撤軍,但拜登經評估後,將部署於阿富汗的2500名美軍撤離期限延後至2021年9月11日之前。
拜登表示,美國的目標已經實現,也坦言無法將阿富汗建立為一個穩定的民主國家。
繼續閱讀報導拜登堅持在任內,將部署於阿富汗美軍全數撤出。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21年7月2日,美軍將在阿富汗的軍事象徵「巴格蘭空軍基地」移交給阿富汗軍隊。
與此同時,塔利班勢力橫掃阿富汗境內多處省會,阿富汗軍隊不戰而降消息頻傳。
8月15日,塔利班突然包圍喀布爾,宣布將「和平接管」政權,阿富汗總統甘尼出逃。
美國及其盟國開始緊急撤離行動,試圖將公民、外交人員及阿富汗盟友撤出該國。
喀布爾國際機場爆發混亂,拜登加派6000名美軍重返阿富汗,協助鞏固喀布爾國際機場安全。
但塔利班也給出最後期限,要求所有部隊在8月31日離開。
美軍遺留在喀布爾的軍機。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8月26日,伊斯蘭國附屬組織ISIS-K於喀布爾機場外連續發動兩起炸彈攻擊,造成13名美軍殉職,數百名阿富汗平民死亡,該起攻擊也成為近十年來,美軍在阿富汗最慘烈傷亡。
拜登在事發後的記者會中矢言,「我們不會原諒,也不會忘記。
我們會抓到你,讓你付出代價。
」3天後,美國派出無人機空襲ISIS-K據點,五角大廈證實,2名ISIS-K目標死亡,以及1人受傷。
阿富汗時間8月31日午夜,美軍最後一架運輸機自喀布爾國際機場起飛,美軍人員全數撤離阿富汗。
對於外界將美軍在混亂中撤離的景象稱做「恥辱」,拜登則重申,結束美軍在阿富汗的介入,是「正確、明智、最好的決定」,強調自己已經是接手阿富汗戰爭的第四任總統,不會再將此事交給繼任者。
最後一批撤離阿富汗的美軍部隊。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根據《美聯社》報導,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比爾姆斯(Linda Bilmes)和布朗大學戰爭代價計畫(Costs of War Project)統計數據。
由於美國在2003年至2011年間,同時進行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許多美軍輪流在這2場戰爭中服役,所以部分數字包含911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
阿富汗戰爭20年來,造成超過2000名美軍陣亡。
(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人力成本在阿富汗陣亡的美國軍人:2461人。
-以下統計至4月為止-美國承包商:3846人。
阿富汗國家軍隊和警察:6萬6000人。
其他盟軍服務成員,包括來自其他北約成員國:1144人。
阿富汗平民:4萬7245人。
塔利班和其他反對派戰士:5萬1191人。
援助人員:444人。
記者:72人。
●戰爭結束,但成本未完比爾姆斯估計,美國將為大約400萬阿富汗和伊拉克退伍軍人支付醫療保健、殘疾、埋葬和其他費用,金額將超過2兆美元,這些成本將於2048年之後達到最高峰。
更多 TVBS 報導防塔利班尋仇!傳Google鎖定阿富汗政府帳號資料 殺戮名單?美提供盟友名單給塔利班 拜登認了「可能有」 布林肯:阿富汗仍有1500美國人 撤離工作無期限 阿富汗九月恐斷糧!UN:塔利班開始清算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