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二二八事件的75周年,僑務委員李漢文與台灣論壇等組織,在灣區先啟動舉行活動。與會人士表示,228加深了台灣本省與外省的隔閡,也嚴重影響了台灣的社會。至今75年過去,追查真兇的聲音一直沒有停過,而無論本省籍還是外省籍,也都有人呼籲歷史應是借鑑、而不是用來作為持續對立仇恨、撕裂台灣的工具,「追求真相,但我們也要記取教訓,一起往前走。」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1947的2月27日。李漢文介紹,1947年2月27日時,因專賣局在台北市查緝私菸時,打傷菸販林江邁、誤殺市民陳文溪,引起社會爆發長久累積的憤怒,引起隔日2月28日的抗議。
當時民眾開始罷課、罷工,遊行抗議、前往長官公署請願。然而卻遭到衛兵以機槍掃射。抗爭與衝突再次升高,台灣幾大都市爆發暴力事件,軍隊開槍鎮壓。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本省人對外省人報復攻擊,政府軍則以軍隊鎮壓民眾。之後,台灣實施長達近40年的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
李漢文指出,這幾年來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政府已經逐漸在進行轉型正義,像是現在於二二八紀念館裡,可以看到犧牲人民的資料,供大家瞻仰、回顧,也是希望憾事不要再發生,「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都有在進步。但是,進步的當中,是不是真的每一位受害者的家屬都能滿意?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被平反?還有待歷史評鑑。」
北加南灣台灣同鄉會長周信結指出,紀念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重要一部分,「台灣由專制體制成功轉型自由民主的生活模式,可以說是由二二八事件開啟。當時主政的政黨以過去中國專制改朝換代的屠殺方式,用軍隊鎮壓以去除台灣的精英,建立威權體制。之後再用白色恐怖做為統治台灣基楚,再加上隨後對美麗島及對反對份子的強力鎮壓。政權在台灣成功實施了數十年的戒嚴統治。」
他表示,台灣人民在不畏鎮壓、於海內外追求民主過程中,有陳文成的犧牲、有美麗島事件領袖下獄、鄭南榕的自焚、李應元等人偷渡回台努力等,無數人的努力下才將專制政權轉變成亞洲最成功的民主故事,「在我們享受台灣現在的民主自由時,對二二八事件的紀念就是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年輕世代:台灣的前輩經歷的苦難及犧牲,民主自由是多麼得來不易。」
保台大聯盟召集人鄭武略指出,根據統計二二八事件殘殺了大約1萬8000到2萬8000人,而且其中很多受害者,並沒有經過公開審判程序,甚至還有的是被秘密處決。早年二二八是不能談的禁忌,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才能有李登輝代表政府向受難者致歉、陳水扁把新公園更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等意義重大的里程碑。
但他也說,這些雖然都是突破,「可是本來元兇呼之欲出,但無下文。在台北市最精華的地區有人去朝拜(可能的元兇)!追查真兇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否則(這個心結)永遠沒辦法解開。」
庫比蒂諾台中友誼城市會長胡威妮指出,自己是外省第二代,小時候不太清楚二二八事件,一直到高中才有接觸;後來到了美國唸書時,有幾位學長在台灣是民主界的先輩,更進一步聽說了這段歷史。她認為,二二八事件的事實不能被壓抑,但最重要的還是向前看,台灣必須要和平、民族融合;而且,二二八事件時不僅台灣人被欺壓,很多外省人也受害。
包括李漢文與多位其他與會民眾也表示,二二八是歷史悲劇,台灣人外省人都有受害,其實只要是受害人都應該被紀念,不能一味從單一角度來解讀,避免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