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反核、廢核不是世界趨勢,實際已落伍,以核減碳才是世界主流。
記者吳姿賢/攝影核四倒數,前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七年前與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共同決定封存核四電廠,當初原因是「時機不宜、各方意見不一」,現在支持核四重啟,是因為缺電嚴重、「時機到了」,啟封核四有四個目的,避免缺電、減少電價上漲、減少空氣汙染、維護國家安全。
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清大原子科學院長李敏今天舉辦「核四商轉,給台灣一個機會」記者會,馬英九、前副總統吳敦義,三名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毛治國、張善政都出席支持。
馬英九今天致詞指出,反核、廢核不是世界趨勢,實際已落伍,以核減碳才是世界主流。
蔡總統上任後,台灣史無前例發生三次大停電,事後靠新北市核二廠、屏東縣核三場救援,12月12日又發生大停電,總計影響30萬人,「包括我家在內」,證明台灣缺電嚴重。
馬英九表示,蔡政府能源政策是用綠能取代核能,燃煤、燃氣發電占比合計80%,但綠能成長緩慢,蔡政府執政五年半僅增加0.7%,比預計的7.2%差了十倍,距離今年規畫的12%目標也相當遙遠。
馬英九說,天然氣安全存量夏天只有七天,在兩岸情勢緊張下,國安風險是否太高?且估計每戶電費可能會上漲將近3萬元,「台灣死於肺腺癌的也愈來愈多,因此重啟核四真的有必要」。
馬英九說,聯合國經濟委員會、歐美都強調以核減碳的必要性,因為核電24小時發電,便宜不排碳,美國雖將屆齡核電廠除役,也補助新電廠設立,也協助烏克蘭、羅馬尼亞、巴西、印尼等國興建核電廠,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過去吵翻天,現在對於發展核能卻意見一致。
馬英九說,根據美國時代雜誌今年11月底報導,中國計畫2030年前投入5000億美元、興建150座核電廠,加上原有的總數將為201座,成為世界最大核電國,連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等也都在興建核電廠,全球核電廠現在有447座,到2030年可能超過600座。
「這就是世界能源轉型的現實,不管喜歡或不喜歡」,馬英九說,如果台灣再不跟上世界腳步,會遭遇到國際社會譴責,出口貨物也會被徵收高昂的碳稅,以核減碳行動不容拖延,這不是哪個黨派的利益,而是為了中華民國的利益。
更多udn報導生財有道! 財經專家謝金河出售豪宅獲利2400萬「這不是聖誕老人!」男拆開造型巧克力包裝 見真相破口大罵《華燈》裡的「真人娜美」!超兇身材藏不住「大陸第一懶人」吃飯靠家人餵 23歲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