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現學名為「B.1.1.529」的新變異株,可能被命名為「Nu」。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說,目前亞洲僅香港偵測到1例,台灣尚未發現。
(取自直播畫面)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學名為B.1.1.529的新冠肺炎變異株,最早在非洲波札那被發現,最終可能被命名為「Nu」變異株,截至目前全球約僅10起個案。
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詢問,羅一鈞表示,B.1.1.529變異株仍算是相當少見的變異株,亞洲目前僅有香港偵測到1例自南非的境外移入個案。
目前國內境外移入確診個案進行病毒定序,明天將公布最新一波定序結果,但都沒發現此變異株。
此外,對於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表示,絕大多數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的美國人都應追加第3劑,而追加劑最終將成為判定完整接種的標準。
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佛奇是提出未來可能方向,但美國當局尚未定案。
另外,繼美國於11月初同意讓5到11歲兒童接種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加拿大近日也加入接種行列,日本預計最快明年2月也讓5歲到11歲兒童接種疫苗。
莊人祥表示,5歲至11歲施打,還需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目前應該還沒接獲BNT方面提出修正仿單適應症的申請。
莊人祥說,目前已積極請BNT提供相關資料,未來待仿單修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才會討論。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說,一種新的COVID-19變異株有數量極高的突變,可閃避人體防禦系統,可能將掀起更多波疫情。
新變異株是在波札那首度驗出,南非有6例、香港1例。
經基因體定序,目前僅在3國驗出10例確診,但這個變異株令一些研究人員嚴重關切,因為病毒上的一些突變可能會協助病毒入侵免疫系統。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病毒學家皮考克(Tom Peacock)在一個基因組分享網站上傳新變異株的細節,指出變異株出現「數量極高的棘狀蛋白突變,代表這個變異株真的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