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東方神童」之稱的魏永康因病早逝,再次引發華人文化圈對特異秉賦兒童教育方式的議論。
(圖/網路)有「東方神童」之稱的魏永康因病早逝,再次引發華人文化圈對特異秉賦兒童教育方式的議論。
許多人對魏永康的天賦未獲得發揮感到惋惜,也反映出為人父母者對子女教育方式的焦慮。
從以前升學主義下填鴨式教育到現在全方位才藝的填鴨教育,面對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早期教育,很多華人父母還是相當徬徨無助,只能隨波逐流。
其實教育本身也是一項科學,古聖先賢訓示雖然值得參考,在現科學昌明的社會中,就教於專家也是比較靠譜的方法。
魏永康年少就顯現出過人天賦,雖然被社會發掘出來,但因家庭與生活教育失當而遭遇挫折,沒受什麼教育的母親雖全心投入,畢竟缺乏相關專業的諮詢。
在經歷重大挫折後,雖然慢慢挽救了他的心理創傷,回復了正常人的生活,但因健康受損而早逝,這對其家庭與社會來說都是重大損失。
魏永康(中)年少就顯現出過人天賦,沒受過教育的母親(右)雖全心投入,卻忽略了他的生活教育,最後導致求學重大挫折。
(圖/網路)許多人以「傷仲永」來評論魏永康的例子,有引喻失義之處。
「傷仲永」出自北宋王安石文章的例子,指一位天賦異稟的孩子方仲永,自幼即有盛名,但父親靠他賺些小錢,卻沒讓他受教育,結果成人後與凡眾無異。
王安石文章的目的在勸人向學,實與教育方式或理念無關。
現在的父母大都知道要讓孩子接受教育,但是遇上天賦特異的孩子就亂了方寸,也不懂得就教專家,才會造成如魏永康的狀況。
魏永康年少就顯現出過人天賦,雖然被發掘出來,因家庭與生活教育失當而遭遇挫折,雖然花了很大的力氣慢慢返回正常生活,但健康已受損而早逝。
(圖/網路)一般華人社會對天賦特異的孩子都不懂得如何教育,但近代教育發達,教育方式本身也被當作科學來研究,不能只靠聖賢誨諭格言與民間口耳相傳的經驗。
兩岸這些年都很注重特異孩童的教育,大陸甚至更超前地從兒童時期就極力培養。
以籌辦少年班著稱的中國科技大學統計數字來看,天賦特異兒童進入該校早期培育體系的,有傑出成就的比例很高,同時也能有令人羨慕的家庭生活,並非如一般觀念中認為這些天才都是些個性奇特難以相處的怪異人士。
有「東方神童」之稱的魏永康13歲考上大學,20歲被中科院勸退,引起大陸各界關注。
(圖/網路)據中科大統計,該校少年班培養出來的稟賦優畢業生中,有90.9%獲得碩士學位,有64%獲得博士學位。
其中2成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3成多在國內外名校擔任教授,7成多任職於金融與企業界,1/3在全球500強企業任職。
絕大多數都成為各領域的佼佼者,相較於一般大學的畢業生而言有更高成就。
這證明天賦優異的孩子雖然難教育,但現代教育體系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與經驗來引導這些天才們發揮天賦,同時融入社會正常生活軌道。
華裔的美國「虎媽」蔡美兒,她在2011年出版自傳式著作《虎媽戰歌》討論東方觀點的孩子教養方式而紅極一時。
(圖/網路)魏永康的例子不免也讓人想到華裔的美國「虎媽」蔡美兒,這位在2011年出版自傳式著作《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而紅極一時,但也引來極大爭議與批評。
這位在耶魯擔任法學教授的母親在她書中詳述自己以東觀念下極嚴厲方式來教育2個女兒的經驗,獲得了優異的成果。
而今事隔10年,她的2個女兒也都上了一流大學並長大成人,成為優秀開朗的年輕人。
但是讓人懷疑的是,當年她在書中所描述的教養方式確實太誇張,包括以「辱罵、恐嚇與嚴厲懲罰等高壓手段」來逼迫孩子,這些內容引起美國社會極大爭議,很多人認為她「虐待兒童」。
但是事隔多後發現,蔡美兒仍積極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自由選擇發展方向,只是在追求發展時要求嚴格。
而書中刻意地誇大嚴厲的教養方式,被許多人認為有極強烈的商業因素,目的在引爆爭議性話題來促銷其著作。
她在任教的耶魯大學教育自己的學生時,卻是完全按照美國一般大學的教育方式,甚至還相當地縱容學生。
受虎媽蔡美兒(中)嚴格管教的2個女兒已長大成人,都進入一流大學,表現優異。
(圖/網路)在東方社會的各種理念與價值觀與西方交流愈來愈深入之後,許多西方人也認為,完全自由與放縱並不完全適合教育體系,適當地以東方教育方式來約束不經世事的少年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東方國家也認為過度嚴厲與死板會抹殺了年輕人多元與創意,還會製造代際衝突,也有必要做些調整。
東西方教育理念的融合已經成為教育理論的主流,許多科學上的成果都很值得為人父母者參考運用,尤其是在面對天賦特異的孩子身上,這種特殊狀況更需要專家的協助,才能讓孩子的天賦不被浪費,也不至於影響孩子們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