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電動車全球市場2000萬台!鴻海拚區域製造 2024年底前布局歐洲、印度、南美

鴻海科技日正式發表3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展示研發製造成果。
事長劉揚偉今天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規模可到2000萬台,以每台3萬美元產值推估屆時全球電動車產值規模可到6000億美元,他預期提前1年、到2024年電動車市場可起飛。
鴻海規劃在2024年底前,布局歐洲、印度和南美市場電動車區域製造。
三三企業交流會20日上午舉辦10月例會,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圖)針對台灣電動車產業轉型挑戰進行演講。
(中央社)劉揚偉今天受邀在三三企業交流會10月例會針對台灣電動車產業轉型挑戰進行演講。
展望台灣電動車產業契機,劉揚偉說以往台灣發展汽車,引擎是難以突破的門檻,電動車以電池、電機與電控等三電系統為主,不再需要引擎,透過馬達和電池驅動動力,搭配電動車需要整合半導體晶片與智慧化的軟體與聯網功能,三電、半導體和軟體,這是台灣資通訊業者切入電動車領域的重要契機。
劉揚偉並指出,面對電動車,傳統車廠有觀念上的挑戰、以及相對封閉的體系,而鴻海參加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車廠可自由選擇與多家業者直接合作,透過開放標準提升開發速度與降低成本;MIH成員不再替傳統車廠打工。
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約500萬台,劉揚偉認為相較傳統汽油車規模1億台,電動車比重仍相對少,電動車市場才剛開始,離物理極限還有很大的距離,電動車還有很大空間持續演進。
在區域化製造布局,劉揚偉說鴻海以BOL(Build Operate and Localize)營運模式,包括在中國大陸與吉利集團合資、在東南亞與泰國國家石油(PTT)合資、在美國購買Lordstown廠房與設備,未來也規劃布局歐洲市場。
他並透露歐洲市場布局時程可能較前,規劃間接與德國車廠合作,接著印度和南美市場也是布局方向,墨西哥有機會列入考量,均採用BOL營運模式,規劃在2024年底前布局到位。

資料來源

杏仁瓦片